当前位置:广州-深圳-佛山——珠宝店设计|店铺设计|办公室设计|餐饮店设计|佛山商业空间设计公司_心智设计  >  行业资讯  >  展会主办方必备的设计物料清单:从品牌形象到现场体验的全链路规划文章详情
展会作为企业展示品牌、触达客户的重要平台,设计物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观众对展会的第一印象和参与体验。对于主办方而言,设计物料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,更是塑造展会专业度与品牌调性的核心工具。2025年,随着“绿色展会”“数字化转型”等趋势深化,展会物料设计正朝着更注重实用性、环保性与互动性的方向发展。本文将系统梳理展会主办方在设计物料上的核心清单,涵盖品牌基础物料、现场空间物料及数字化衍生物料三大类,为展会筹备提供可落地的规划指南。
一、品牌基础物料:展会的“脸面”与身份标识
品牌基础物料是展会视觉体系的基石,承担着传递主办方品牌形象、强化观众记忆的关键作用。这类物料的设计需严格遵循品牌VI系统(视觉识别系统),确保风格统一且具有辨识度。2025年,随着“极简主义”与“可持续设计”成为主流,基础物料的设计更强调“少即是多”的理念,同时兼顾环保与数字化需求。
是Logo与VI系统的规范应用。Logo作为展会的核心视觉符号,需在所有物料中保持标准比例、色彩与字体,避免因设计变形导致品牌识别混乱。,2025年第一季度举办的“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”,其Logo采用几何线条与蓝色渐变组合,在宣传册、展位背景板、工作人员工牌等物料中均保持一致,强化了科技感与专业度。VI系统的延展应用也需覆盖细节,比如工作证需包含展会名称、主办方信息、观众/参展商身份标识,材质上可选择可回收环保卡,既符合绿色趋势又提升质感。
宣传册与折页是传递展会核心信息的载体,2025年更注重“轻量化”与“数字化”结合。传统纸质宣传册需优化内容结构,突出“核心亮点”(如主题展区、同期活动、演讲嘉宾),避免冗余文字;同时可采用环保纸张(如100%再生纸)并搭配大豆油墨印刷,在封面印上二维码,扫码即可跳转至展会官网或H5电子手册,实现“纸质+数字”双渠道触达。,某行业展会的纸质宣传册仅保留展会时间、地点、展区分布图等核心信息,其余内容引导观众扫码查看,既减少成本,又提升信息获取效率。
名片与手提袋等小物料虽“小”,却是观众与主办方建立联系的“第一触点”。2025年,商务名片开始流行“智能芯片”设计,内置NFC技术,观众触碰即可保存联系方式或跳转展会资料;手提袋则更倾向定制化环保材质,如可降解玉米纤维布料,或采用“可重复使用”设计,印上展会Slogan与Logo,成为流动的“广告位”。某大型食品展会在2025年春季展会上,为每位参展商定制了印有展会主题的帆布袋,既实用又能强化品牌记忆,展会结束后仍有大量观众携带使用,形成二次传播。
二、现场空间物料:打造沉浸式体验的“场景语言”
现场空间物料是连接观众与展会现场的“桥梁”,通过视觉、触觉、互动等多维度设计,营造沉浸式体验,引导观众深度参与。2025年,随着“体验经济”深化,现场物料更强调“模块化”“智能化”与“互动性”,帮助主办方在有限空间内最大化传递信息与吸引流量。
展位设计与搭建物料是现场空间的“主角”。传统标准展位已逐渐被模块化设计取代,2025年流行“快速组装+可重复利用”的展位框架,采用铝合金与环保板材,既能快速搭建,又能在展会结束后拆卸重组,降低成本。,某建材展会在2025年采用“可拆卸式展位模块”,每个模块包含LED屏、互动投影、产品展示台,参展商可根据自身需求组合,既灵活又环保。现场指示系统也更注重“智能”,2025年已有展会引入AR导航眼镜,观众佩戴后可通过手势操作查看展区实时导览,或在关键路口设置“智能指示屏”,实时显示人流、热门展区位置及活动信息,避免观众迷路。
互动装置与打卡点是提升现场体验的“流量密码”。2025年,“打卡式”互动成为趋势,通过高颜值设计与社交属性吸引观众停留。,某消费电子展在2025年夏季展会上设置了“光影互动墙”,观众触摸屏幕即可生成带有展会Logo的动态海报,扫码可保存分享至社交媒体;某文创展会则推出“DIY定制礼品站”,观众可亲手制作印有展会元素的钥匙扣、明信片,增强参与感与记忆点。这类互动物料不仅能提升现场人气,还能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扩大展会影响力,实现“现场引流—线上传播”的闭环。
氛围营造物料同样不可忽视。2025年,灯光、色彩与香氛的搭配更注重“主题化”,科技类展会常用蓝色与紫色灯光营造未来感,农业类展会则用暖黄灯光搭配自然元素(如绿植、木质装饰)传递“生态”理念。地面贴画、天花板吊旗等细节物料,需结合展会主题设计,某汽车展会在2025年设置“赛道主题地贴”,引导观众从入口到主展区形成“驾驶”的沉浸式路径,增强品牌联想。
三、数字化与衍生物料:打破时空限制的“长效传播工具”
在“线上线下融合”成为展会标配的2025年,数字化物料与衍生物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它们不仅能延伸展会效果,还能通过“长效传播”帮助主办方提升品牌影响力,实现“一次展会,多次价值”。
电子邀请函与H5是数字化物料的起点。2025年,AI技术开始深度融入邀请函设计,主办方可通过AI工具根据观众画像生成个性化邀请函,向科技企业负责人推送包含最新科技展区信息的动态H5,向普通观众推送互动游戏化邀请函。某国际会展集团在2025年春季展会上,为VIP客户定制了AI语音邀请函,观众接听电话即可听到AI助手介绍展会亮点,同时收到带有个人专属二维码的电子门票,扫码可直接添加日程提醒,这种“智能+个性化”的邀请函大幅提升了观众的打开率与参与意愿。
直播导览与虚拟展台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核心工具。2025年,多数大型展会已实现“全程直播+虚拟展台”,观众通过手机即可观看现场直播、与虚拟讲解员互动,甚至“云逛展”。为此,主办方需设计直播背景板、虚拟讲解员形象(结合展会主题的3D形象)、多机位导览方案,确保线上内容与线下体验同步。,某服装展会2025年推出“虚拟试衣间直播”,观众在直播间可看到实时虚拟模特试穿新品,点击商品链接即可跳转购买,实现“看展—种草—转化”的闭环。
衍生物料与“长尾传播”物料是品牌记忆的延续。2025年,定制化礼品与社交媒体素材成为新趋势,展会专属的“数字藏品”(NFT)、可定制的电子壁纸、表情包等,这些物料能降低观众的分享门槛,让品牌信息持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。某文创展会在2025年展会期间推出“展会吉祥物NFT数字藏品”,观众完成打卡任务即可领取,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唯一性,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参与收藏与分享;某建材展会则为参展商提供“展会主题表情包生成工具”,可一键生成包含展会Logo、产品特点的表情包,参展商在社交媒体使用后,实现低成本二次传播。
问答:展会物料设计的核心问题解析
问题1:如何在有限预算内平衡展会物料的设计质量与实用需求?
答:预算有限时,可优先聚焦“高频接触物料”,Logo、VI系统、核心宣传册、现场指示牌等,确保品牌信息清晰传递;次要物料(如手提袋、小礼品)可采用“标准化+个性化”结合的方式,统一基础设计,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参展商/观众,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辨识度。利用数字化工具(如在线设计平台、AI生成素材)可减少外包费用,某主办方透露,2025年通过AI设计宣传册模板,将设计成本降低了30%,且效率提升50%。
问题2:2025年展会物料设计有哪些值得关注的“新趋势”?
答:三大趋势值得关注:一是“可持续设计”,环保材质(可降解材料、再生纸)、模块化可回收展位成为标配;二是“AI深度赋能”,AI生成个性化邀请函、智能指示系统、虚拟讲解员普及;三是“社交化传播”,互动打卡装置、社交媒体专属素材(表情包、NFT藏品)成为流量核心,帮助展会实现“从现场到线上”的长效传播。某2025年新品展会上,某品牌通过“AR打卡集章换NFT”活动,使展会话题在社交媒体曝光量突破千万次,远超预期。
展会物料设计是主办方传递品牌价值、打造现场体验的“隐形引擎”。从品牌基础物料到现场空间物料,再到数字化衍生物料,每一类物料都承载着特定功能,需结合展会主题与目标受众精准设计。2025年,随着绿色、数字化、体验化趋势深化,主办方需在实用与创新、成本与效果间找到平衡,通过“全链路设计”让展会物料不仅是“工具”,更是“价值传递者”,最终实现“吸引观众、提升体验、扩大影响”的核心目标。